第二港湾, 华人休闲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393|回复: 20

近亲繁殖也可能有好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9 11: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sciencevie.cn/gb/article/200708/webpage/20077191443038702.htm


更倾向于选择近亲交配的小鱼打破了科学信条,近亲繁殖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有时甚至还有许多好处!

编译:李佳

  如果让它在陌生异性和自己的姐妹之间选配偶,那十有八九它都会选择后者……翡翠凤凰( Pelvicachromis taeniatus),这种为养鱼爱好者所熟知的非洲小鱼,更愿意和自己的姐妹共结连理。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这种鱼是一夫一妻制,父母共同照顾它们的子女,但研究人员发现,同自己姐妹组建家庭的雄性翡翠凤凰会花更多的时间照顾子女,和伴侣争吵的次数也少得多。它们有个幸福的家庭和一群健康的孩子。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近亲繁殖更有利于家庭和睦。

  然而,从纯生物学的角度上来看,这种行为有悖常理。因为近亲交配会给后代带来不良后果:增加了后代继承有纯合缺陷隐性等位基因的概率。我们的每个基因都有两个模板:一个是继承父亲的等位基因,另一个则来自母亲。但一个基因有时会带有损害性甚至致命性突变,即有缺陷的基因。 大多数有缺陷的等位基因都是隐性的,只有当健康的显性等位基因不存在的时候,它才能够表达。但当父母双方来自同一个家庭,它们的孩子继承两个相同等位基因的可能性很大。通过对圈养种群的研究,种群遗传学家发现,平均每个个体拥有2.2个有缺陷的隐性等位基因,根据这个结论,种群遗传学家认为,兄弟姐妹之间或者父母与子女之间繁殖的后代存活率要比非近亲繁殖低30%~50%。

得到更优传播的基因

  研究人员称之为“近亲交配衰退效应”,正是由于这种效应的存在,自然选择利用很多方法来避免近亲繁殖。之前,禁止近亲繁殖对于生物学家来说是毫无疑问的事,近亲繁殖必然是被禁止的,它从来不是一个选择。现在,一条非洲小鱼打破了这一“完美”理论。

  历史总是耐人寻味。研究翡翠凤凰的生物学专家帝莫·图肯(Timo Thünken)和他波恩大学的同事当初在2001年和2003年两次去喀麦隆采集成对的小鱼,是为了研究动物是如何认出自己的兄弟姐妹并避免与其交配的。一回到实验室,他们便让这些小鱼交配,实验室得到了几群来自不同家庭的小鱼,然后观察它们的行为。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所进行的实验中,有一个实验是将翡翠凤凰小鱼在孵出后的4~6周与父母分开,每一家的鱼宝宝都被分成两组,隔离9~12个月,避免它们相互存有记忆。这段分离期过后,小鱼性发育成熟,研究人员让每条小鱼在其他两个小鱼中选择自己的伴侣,一个与它有亲缘关系,另一个则没有。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四次中有三次,小鱼都喜欢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交配。

  既然这种行为会导致近亲交配衰退效应,该如何解释这种奇特的乱伦行为呢?“有一种古老理论认为近亲交配也会有好处,现在这条线索可能会让这一度被忽略的古老理论重获生机,”赫尔辛基大学的生物学家汉那·科库(Hanna Kokko)解释道。

  实际上,一个个体与非亲缘关系的另一个个体交配时,后代只会继承它一半的基因组。相反,如果与自己的手足同胞交配,它就能将自己75%的基因遗传给后代:其中50%是直接遗传,25%是通过兄弟姐妹间接遗传,因为它与它的同胞有一半的基因是相同的。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好处,因为自然选择总是优待那些尽可能多地将自己的基因遗传给下一代的个体。此外,如果说单个个体因继承了有缺陷的等位基因的两个模板而受到损害的话,从整个种系的层面上来看却不尽然,因为近亲交配会促使隐性基因表达。带有含缺陷等位基因复制版的个体会死亡,几代之后,这些有缺陷的等位基因就消失了!直到通过基因突变,新的有害等位基因又出现为止。这就是所谓的“基因清洗”。

  但这并不是近亲交配的唯一好处。它的另一个优点就是“汉密尔顿法则”。汉密尔顿是一位英国的进化研究学者,他于1964年制定了以下法则:每一种系中,个体都将与其有最近血缘关系的个体间的合作行为放在首位,这样做可以促进自身基因的传播。合作在有亲缘关系的个体间更容易开展,就像翡翠凤凰小鱼,当它的伴侣就是同胞姐妹时,夫妻间的争斗要少得多……同理,雄性小鱼会花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它们的后代,因为这是它与自己姐妹的后代,它和子女之间拥有更多的共同基因,这些都来源于研究人员2006年的观察结果。

  难道近亲交配的这些优点真的可以弥补它的缺点吗?某些情况下的确如此,尤其是当近亲交配衰退效应较弱的时候。“生物学家建立的数学模型显示,当近亲交配衰退效应超过33%的时候,近亲交配就弊大于利。”汉那·科库解释道。33%仅仅是平均值,目前对各种群观察的结果要高于这个数字。这就是为什么近亲交配还比较罕见。即便如此,自然界也有近亲交配的优点完全弥补了缺陷的事例。即便是在特殊动物——人类的身上也有这样的例子!根据1985年在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的研究显示,近亲结婚导致的青年死亡率被更大的新生儿数量抵消。大量近亲结婚的存在本身也解释了不断增长的出生率:在这些地区,近亲结婚常常是为了更好的保存这个家族的家业。

  那么翡翠凤凰的情况如何呢?帝莫·图肯和他的研究小组分别测量了近亲繁殖和非近亲繁殖后代的存活率和孵化率,结果没有出现任何明显的不同。帝莫·图肯解释说:“这到底是因为近亲交配衰退效应在翡翠凤凰身上不起作用,还是因为父母的精心照料起了重要作用?这是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这些小鱼都来自同一个小种群,其中,近亲交配很有可能已经司空见惯,或者致病隐性基因带来的负担已经被清洗。”无论如何,翡翠凤凰打定主意要近亲交配。而它们并不是唯一作出这个选择的种群。


发表于 2015-6-19 14: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恶心,吐
发表于 2015-6-19 16: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埃及法老都是亲兄妹结婚的产物,为了血统的纯正性。
 楼主| 发表于 2015-6-19 21: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宫本武藏 发表于 2015-6-19 16:39
古埃及法老都是亲兄妹结婚的产物,为了血统的纯正性。

据说欧洲贵族也是
发表于 2015-6-20 14: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欧洲王室的实践来看,效果非常不好,长期受血友病困扰
发表于 2015-6-20 16: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archers 发表于 2015-6-20 14:58
从欧洲王室的实践来看,效果非常不好,长期受血友病困扰

万世一系日本天皇没有这个毛病。
发表于 2015-6-20 18: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宫本武藏 发表于 2015-6-20 16:12
万世一系日本天皇没有这个毛病。

天皇生不出儿子,还一系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00: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archers 发表于 2015-6-20 14:58
从欧洲王室的实践来看,效果非常不好,长期受血友病困扰

近亲结婚要对付缺陷后代的毛病,唯一的应对方法是多生...生他一大堆,总有没病的。
发表于 2015-6-22 15: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kaleege 发表于 2015-6-22 00:19
近亲结婚要对付缺陷后代的毛病,唯一的应对方法是多生...生他一大堆,总有没病的。 ...

有病的咋办呢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5: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淘汰掉了。

俺不是鼓吹近亲繁殖,现代社会完全没必要去近亲繁殖。

为什么突然转载这个呢?
是正好在讨论人最初是怎么从古猿进化来的。你会发现,最开始的近亲繁殖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突变是小概率事件,
一头猿突然从48条染色体突变成46条,本身几率就极小,要再遇到另外一个46条结婚生子,几率更小。
所以必然的可能就是,近亲繁殖。
某猿基因突变变成47条(几率相对较大),然后他和一个普通48条生了一大堆孩子。
孩子里面,有的48条,有的47条。最后几代之后,某两个47条的近亲结婚,生了一大堆。
其中就有两个46条。这两个46条再次近亲结婚。成了人类始祖。

有人就反驳说,近亲繁殖会越来越弱越死越少,不可能繁衍下去,所以人不可能是进化来的。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这个反驳是不成立的,只要多生,近亲繁殖也是很大几率可以繁衍下去的。
发表于 2015-6-22 15: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kaleege 发表于 2015-6-22 15:25
自然淘汰掉了。

俺不是鼓吹近亲繁殖,现代社会完全没必要去近亲繁殖。

哦,是这个意思。

看现在这个光景,啥基因也淘汰不掉,人类将会越来越趋于相似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6: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archers 发表于 2015-6-22 15:28
哦,是这个意思。

看现在这个光景,啥基因也淘汰不掉,人类将会越来越趋于相似 ...

其实相反,淘汰不掉,选择压力不大,结果是基因越来越多样化。

发表于 2015-6-22 17: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archers 发表于 2015-6-22 15:28
哦,是这个意思。

看现在这个光景,啥基因也淘汰不掉,人类将会越来越趋于相似 ...

索男就是被淘汰的基因,滚一边死去。

—— 外发。
发表于 2015-6-23 03: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kaleege 发表于 2015-6-22 16:44
其实相反,淘汰不掉,选择压力不大,结果是基因越来越多样化。

好像不对头。

没有淘汰,没有近亲繁殖,则没有新品种产生。偶尔有变异基因,却无法扩大进化优势,只能很快淹没在普通基因的汪洋大海。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如何能实现多样性?

就是现有的人种差别,也会随着交流的深入,而逐渐消亡掉。趋于没有差别的世界人。
发表于 2015-6-23 03: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宫本武藏 发表于 2015-6-22 17:00
索男就是被淘汰的基因,滚一边死去。

—— 外发。

莫悲愤
发表于 2015-6-23 13: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发的5mao
发表于 2015-6-23 13: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地不言外发,违者建议一律杖二十
发表于 2015-6-23 15: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archers 发表于 2015-6-23 13:54
本地不言外发,违者建议一律杖二十

你暴露你华人蹲家大妈的身份了?
发表于 2015-6-23 15: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奇怪,同性恋基因,怎么还没淘汰掉。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15: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aleege 于 2015-6-23 17:03 编辑
archers 发表于 2015-6-23 03:39
好像不对头。

没有淘汰,没有近亲繁殖,则没有新品种产生。偶尔有变异基因,却无法扩大进化优势,只能很 ...

变异后的基因确实是淹没在汪洋大海里,但是淘汰不掉,变异又源源不断地在发生,那么时日一久,当然是变异的基因越来越多。隐藏着而已。
要知道普通基因也只不过有一半的几率传下去。精子和卵子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基因,生一个孩子,只传了每个亲代的一半基因。

你编个小程序,跑跑看,一个大数组,设定一排正态分布的随机数。
传代就是把每个数复制一遍,1个数变两个,有一个小概率下一代会+1或者-1。
假设人口不变,复制出来的数只有一半留下来。随机选择的,不做定向淘汰。
那么很多很多代以后,你看看这个大数组里面的方差是越来越大呢,还是越来越小。


人种的差别本来就微不足道,人种之间的差别还没有人种内部的差别来的大。
人种随机外F之后,人种之间的差别就转化为了人种内部的差别。
现在你看到的差别都是些数量性状,肤色,身高,鼻子高低,都是程度的区别,是基因的数量多少控制的,
并不会因为高度外F而淘汰掉某些基因,只是基因的数量均一化,跟基因的多样性无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第二港湾

GMT-5, 2024-6-1 18:08 , Processed in 0.02175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