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港湾, 华人休闲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903|回复: 0

邓柯评中国好歌曲第四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9 21: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等啊等,等死我了。好容易出来了。

《中国好歌曲》S02E04邓柯 · 11 小时前
序、尼格买提·热合曼《中国好歌曲赞助商品牌露出&开场播报曲》
这不是新创意,但仍然有意思,而且和《好歌曲》节目本身的调性很搭。强烈建议灿星再稍微扩写一下这段说唱,用在各个平台的推广 Promo 中,也强烈建议节目组对这个创意的执行人员予以奖励。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早已爆炸。像原来那种粗暴强调信息传播的广告(「羊羊羊」之流)只会越来越遭到唾弃,因为它浪费了用户宝贵的注意力。而有趣、有意思的创意,在广告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重。音乐就是个特别有意思的点(当然,短视频、笑话、漫画也是,它们都是社交营销帐号的主要内容),在整合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营销中,音乐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用音乐吸引流量、引爆话题,甚至让音乐成为广告本身……这样的例子现在已经越来越多了,而且以后会更多。
这是一个新兴领域,其中的规则和体系尚不明朗,我只能谈到这里。当然,所有的蓝海,不都存在于已知领域的边界之外么?

一、程诗迦《解药》
流畅的摇滚小歌。旋律还算悦耳但也没有过于追求流畅,还是保留了些摇滚的棱角,比如频繁上下大跳的旋律线。
决定此曲品质相当重要的因素在与乐手——吉他手对失真音色的调试、对扫弦和滞音的控制和对 Fill 的把握,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摇滚歌曲的成败,而在相当程度上承担这项工作的很可能是倪方来老师,因为如果能自己独立完成这项工作的歌手,上台会自己挂把琴的。当然我并不能判断出程诗迦本人对电吉他、对摇滚的驾驭能力如何,一首歌还下不了结论,还需要再观察。
当然这歌还是蛮好听的。

二、苟乃鹏《不等你》
工整的流行歌,从词曲上虽然品不出太多深意,但形态相对完整,各个方面都有板有眼的,放在一线歌手的专辑里也不跌份。
此曲一大亮点在于苟乃鹏的演唱,中低音区沉着收敛而又不失细腻,主歌段落音域音量没有提高但隐隐有情绪推进,为进入副歌段的突然爆发预留了足够的对比空间。
而进入副歌段的 bB4 也足够震撼,对得起主歌部分按捺压抑了许久的情绪。有沙哑有撕裂,后面的 C5 甚至微微有些失控,但是又挽救(控制)回来了,不愧是《最美和声》黄绮珊组冠军。
歌不错,但这是首由人带曲、人大于曲的作品(你看导师们都是在高音驱动点推的杆)。

三、简迷离《怪兽不跳舞》
好激动,终于见到简迷离真人了。我当年在音乐学院里学的是电子音乐,所以很早就知道间迷离,也听过她们的歌,那时候音乐人都还在 MySpace 上贴作品。如今 MySpace 没有了,间迷离也出现在公众视野了,嗯,岁月静好。
法国的艺术,音乐,尤其是电子乐,永远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气质。德国法国是欧洲电子音乐两二强(英国都比不了),再加上我们系主任是法国留学归来、在校期间对我影响非常大的外教也是位为爱来中国的法国教授,所以我虽然受语言所限对法国音乐了解不多,但那些知名乐队我都非常喜欢,比如 Jean Jarre(电子乐鼻祖),Space(动物世界),Daft Punk(这你们都知道吧),而且能隐隐感觉到法国人那种执拗到可爱的傲慢。扯远了。
谈两个点吧。1、和声。此曲的摇滚感并不只来源与失真吉他,也源自副歌的和声形态。摇滚乐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 Pattern 式驱动,即不靠和声连接营造的色彩变化来实现情绪推进,而是靠织体(主要是吉他和声套子)驱动。在和声上反而会表现出比较「反和声」,即不采用流行歌惯常的「协和 - 发展到不协和 - 解决到协和」的套路,而直接用两三个和弦互相切换。例如 Beatles 的《Yellow Submarine》,例如 Nirvana 的《Come as you Are》。而这首《怪兽》的副歌就用了两个和弦互切的方法,而且用的是 bEm 和 bB/F-3(由低至高 F bA bB),从功能上来讲一个是小调的主和弦,一个是属七第二转位减三音。有摇滚的直接粗暴,但也有细腻和精致在其中。
2、电子音色。贯穿始终的 Lead 音色做织体和失真吉他配合就不说了,一方面,前奏的引子,用了音频采样加变型(Ptich Bend),是电子音乐中非常有特色且非常常用的方法,能够迅速制造场景变换感。同时,「这世界最甜的一夜」这句之后的 Fill,用了一个混响极大而声音又衰减(Decay)极快的音色。这里需要稍微展开一点,声音的各个参数(音量、混响、衰减、均衡等)是由这个声音的客观形态决定的。举个例子,声音有个重要属性叫做「空间感」,而听众的「空间感」则是由声音的反射声来塑造的。我们知道声波遇到墙壁会反射,我们聆听某个声音会在听到声音源直接传播到人耳的「直达声」的同时,也感受到由墙壁反射回来的一次反射声、二次反射声……这些反射声的音量、延迟、音色,决定了我们所听到的空间感(是小屋子、还是空旷的广场、还是教堂)。
但电子音乐在声音制作上完全可以突破这些规则,从而制造出完全不符合自然声学规律的声音,比如衰减某个声部的直达声的同时,提升其反射声(混响),这样的声音听起来就像是本体迅速消失但幻象仍然残留,同时这个音色的空间感可以和其他声部完全错位,就像写实的画风里突然飘过一个瘫软的钟(想象一下达利的画),很突破传统的听觉习惯。这也是电子音乐令听众着迷,更另创作者着迷的地方。
这两点把住了,只要词和旋律不要太差,风格就会极其好听且新潮劲爆。放眼世界,电子与各种风格的跨界融合越来越深入,而且电子乐元素一直在各种曲风创新尝试中扮演着重要且先锋的角色。流行化电子乐一定是未来中国流行音乐的增长爆点,音乐人们抓紧在大风将起时,占好风口啊。

四、马条《傻瓜》
颇有诗意的词,散乱中暗含着秩序与线索,相应地,旋律也看似随意轻松但恪守边界。拉开到整曲的视角看,主副歌之间,低与高、弱与强,短线与长弧,委婉碎念和怅然长叹,体现着精巧的形式没,又透着股自如的潇洒,大家手笔。
谈谈节目播出后引发热议的「小众」和「画地为牢」吧。首先,好作品不一定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在前互联网时代,瓶颈在于传媒带宽:有限的媒体无法将足够多的优质内容传播给公众。而互联网时代即便解决了带宽问题——理论上每部放在互联网上的作品都可以简单连接到网络的各个角落——但瓶颈在于听众的注意力:听众无法从芜杂的信息中找到他可能会真正喜欢的东西。所以,永远会有被埋没的好音乐需要被推荐。
其次,「小众」只是一种音乐的存在状态,是面对畸形唱片市场的无奈妥协。「小众」既描述不了作品的特征,也概括不了音乐人对艺术的追求。我在知乎上看到一篇精彩的问答:「苦难有什么价值?」,「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苦难不值得炫耀。」(via @葛易 & @罗登)。同理,「小众」也是。为了老母妻儿,从幕后走到台前、从小众即将走向大众的马条,还是那个马条。
提个小建议,歌曲尾端那句独白加得很好,如果发声位置提得更高一些、状态更接近「朗诵」一些,听感上会更连贯。

五、魏佳艺《OK OK》
还是一首摇滚歌曲,从旋律形态和编曲风格上看,硬摇滚的特色更突出一些。和第一首的《解药》类似,这首《OK OK》也是风格驱动力很强的歌曲,词曲比较流畅,没拖后腿但也没有加太多分。
歌当然还是首好歌,放在草莓迷笛的副舞台上也能撑得起场面来。魏佳艺最不确定的因素在于,除了这一首作品之外,她还有多少同等质量的作品?如果脱离了《好歌曲》上的这班一流乐手,此后还能不能保证编曲和演出的质量。

六、许钧《自己》
第一、一二三是非常有效的内容表达方式,如果表达客观信息会呈现出严谨而清晰的结构,而传达主观情感则会显得非常有层次和感染力。但之所以没人拿这种格式来写歌,是因为它难以和流行歌曲的主副歌段落结构相对接。一二三作为平行段落,如果都作为主歌连续出现会显得极其拖沓,而若在中间加入一段副歌又会破坏其递进逻辑。
但许钧的处理就相当好。常规的长短句幅变化就不提了,每段主歌相当于有八个乐句,而徐钧前四句和后四句的填充密度是不同的,后面四句的空间只填了两句词,调整节奏、也发人深思,更自带段落感。那么一二三段累积起来,进入副歌大爆发,然后再现一遍主歌段,结束。精巧
第二、如此巧妙的结构使得情绪爆发得极富力度,你甚至无法分辨到底是情绪决定了结构的特别,还是结构驱动了情绪的汹涌。主歌完成了足够的宣叙与铺垫,使得承担抒情功能的副歌段可以尽情宣泄,仅存的一句歌词也更像是情感的载体,不用再去描述,只需要体会和感受。如此富有张力的情感对比甚至不用再去像常规歌曲那样再用间奏重新开启一轮情绪推进——一个循环,足矣。
第三、真正的艺术家总是痛苦的,因为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那些深邃的命题永远在折磨着他们,而相比之下,磨练技法的疲累反而显得相对轻松了。我欣赏这种思考,更钦佩这样的修行。许钧能站在这样的舞台上,已经是相当意义上的成功了。但还有许多像许钧一样的尚无能力对接市场的艺术家们,在痛苦思索的同时还要承担着生存的重压。希望我们越来越富有的国家,能够对这些青年艺术家好一点,设法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不要让他们把宝贵的精力,都用来忍受生活的折磨。

七、大飞《夏天》
感谢导演用这首足够快乐的《夏天》来冲淡上一首歌带来的压抑与沉重,用一个轻松欢快的结尾给观众们的周末助兴。
音乐有很多维度,作品立意上也有深浅之分,但深浅不能代表质量。深邃的命题,写好了深刻而发人深省,但写不好了就显得故弄玄虚不着重点。浅显的主题写不好了单薄流俗,但写好了也会简单明快直抒胸臆。
《夏天》就是首浅显中透着豁达的歌。已近中年的大飞心态依然阳光,久经沙场的摇滚老炮,上台能弹能唱 Blues Rock 玩得地道漂亮,散场了也能陪街坊朋友乐队小助理坐胡同口的露天大排档光膀子撸串一晚上喝一件普京,时不时还讲个乐翻全场的段子。抖包袱摇滚,专治不开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第二港湾

GMT-5, 2024-6-16 18:35 , Processed in 0.02218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